1.4万
14
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,即便没有总结出来挂在嘴边,实践上也是存在的,在日子中不自觉的遵守着。
比如,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:
有朋友找你借钱,你向来是救急不救穷,不然说破天也没用。 你干事习惯自始自终,遇到再大困难都要克服,有必要把事做完。 在公司开会时,一屋子的人都和你的观点不一样,但你仍在坚持。这些原则,让我们成为性格各异的、完好的人。
做运营和做人是一样的,有必要要有原则,这样产品才有魂。用户只有感遭到魂,才有可能认可和记住这个产品,才会发生情感。
反之,假如运营做的无原则无节操无底线,盲目跟风追抢手,产品就会变成一个品牌形象不明晰、没有用户氛围、没有调性的无魂之物,没有任何重视和使用的价值。这也是很多产品看似做了很多事,但一直没有做起来的原因。
那么,在运营中怎么坚持原则,我认为是: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就像做人一样,运营可以做很多事。可是选择做哪件、从什么角度做、做给谁看,不同的选择带来的成果是有本质差异的。有所为有所不为,就是这个选择的过程。
选择的依据,并没有明确的执行规范,而是从产品的定位,确定出想传递的调性和三观。
这么说太虚了,举例来说吧。
之前在电影圈里有一个抢手工作,《百鸟朝凤》的制片人方励下跪求支撑。这件事极具争议,有很多不同的声音。
作为运营,怎么看待这件事,就抉择了采纳什么样角度和运营措施。毕竟在此之前,并没有对应的方法论教你怎么应对,没有匹配的案例去效仿。
我的观念是这样的,电影与下跪是无关的两件事,不能因为方励下跪,就去看他的电影,这两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。想要把票房做上去,就应该做好电影本身的那些事,如制片、发行、营销、售票。
假如该做的都做了,但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,导致拍片少、票房差,那也没方法了,这是国内电影行业开展过程当中总会遇到的问题。下跪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而是品德绑架。
假设我们喊着支撑国产文艺片,支撑方励这个做法,都去看《百鸟朝凤》。那么下次一定还会有其别人来效仿,接着下跪。到时分电影行业就不是拼电影质量了,而是拼下跪,这还算是支撑国产电影吗?
话音未落,效仿的人就来了。支撑方励的朋友,要不要也去支撑一下这位。下图: